更多

 血管性痴呆诊断

  血管性痴呆诊断

  诊断
        目前有许多种分类及诊断标准,根据ICD-10的诊断要点:诊断的前提是存在痴呆,认知功能的损害往往不平衡,故可能有记忆丧失,智能损害及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和症状,使诊断的可能性加大,对于某些病例只有通过CT或最终实施神经病理学检查才能确诊,ICD-10指出有关特征有:高血压,颈动脉杂 音,伴短暂抑郁心境的情绪不稳,哭泣或爆发性大笑,短暂意识混浊或谵妄发作,常因进一步的梗死而加剧,人格相对保持完整,但部分病人可出现明显的人格改变,如淡漠,缺乏控制力或原有人格特点更突出,如自我中心,偏执状态或易激惹。
         

 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修订版(CCMD-Ⅱ-R)中,规定的定义为:多在中老年起病,常以智能阶梯性恶化为主要表现,系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致微栓子脱落,引起脑内动脉小分支梗死,因此病人可有短暂的脑缺血发作史,如一过性轻瘫,失语或视力障碍等,脑组织有多个腔隙,梗死灶一般较小,CT检查可见多个散在低密度区。

  根据CCMD-Ⅱ-R的诊断标准,应符合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,起病缓慢,病程波动或呈阶梯性,但总趋势是进行性的,首先应具备脑血管病的证据,如多次缺血性卒中发作,多次短暂性缺血发作,病程多在数月以上及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,同时有以智能障碍为其主要的临床表现,如智能缺损,且 严重程度足以妨碍工作,学习和日常生活;短程记忆损害,对新近发生的事件常遗忘;抽象概括能力,判断能力明显减退或有高级皮质功能障碍,如失语,失用,失认,计算及构图困难等;还可有明显的人格改变,辅助检查如头颅CT与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多发性腔隙灶,软化灶,局限性脑萎缩与脑室扩大等,脑电图常显示局灶性慢波。

  • 相关阅读
  • 猜你喜欢